连接不良:可视电话的悠久历史

2020-09-12 08:17:31

在危机时期,视频会议变得流行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期间,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当高管们暂时对航空旅行失去信任时,这种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商业工具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这个冬天,新冠肺炎在全球传播带来的固步自封和社交疏远再次引发了对视频会议技术的迫切需求。几乎一夜之间,公司、学校和大学都需要可靠的直播流;正如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中的一个查询所显示的那样,在3月份的第二周,此类工具的搜索量呈指数级增长,与欧洲的封锁政策不谋而合。[1]这是可视电话第一次被大团体广泛使用。

虽然这种技术看起来似乎是一项新的创新,但它的发展实际上花了近百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一时刻-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迭代、公开演示和市场失败。从这些技术出现的那一刻起,开发人员就试图将电话技术与图像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后来又将计算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在一部宣传片中宣传了可视电话的社交用途,但实际上只是在那时,随着Skype作为跨国家庭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的推出,可视电话才真正流行起来。[2]。

在2011年收购了成立仅8年的Skype公司后,微软进一步开发了该软件,使其成为一个更稳定的进行工作或研究面试的平台,这既节省了差旅费用,也使原本可能根本不会进行的对话成为可能。不久,它也被用来传输艺术表演和讲座。[3]Skype在呼叫者等待接通时仍在使用歪曲的铃声,其闪闪发光的音频和视频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对COVID之前的旧数字做法的怀旧恢复,甚至在大流行期间流行的新一代硅谷多用户电话会议工具出现之前,这种做法就已经被苹果的FaceTime等移动应用程序所取代。当时,许多白领不得不虚拟地与社交遥远的其他人会面。The Verg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要不是微软决定推广其基于云的视频会议软件Teams,Skype本可以拥有更光明的未来。[4]。

事实上,可视电话变得无处不在的必要条件在这一刻之前从未汇聚过。首先,服务需要免费;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的能力必须是不可行的或受到限制的;必须有实时通信的必要性;用户必须有可靠的宽带覆盖。在冠状病毒危机之初,Zoom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从1月份的1000万人增加到4月初的2亿人,到当月底达到3亿人。[5]该软件首先赢得了最方便、最可靠的赞誉。它可以免费使用40分钟,尽管该公司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决定允许无限制的免费通话作为促销交易。后来证明,Zoom也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隐私也受到挑战。Facebook从来不会错过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尽管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但许多人仍然经常光顾Facebook,它匆忙推出了一个能够同时播放50个视频流的通讯室。Google Meet,就像该公司之前尝试的社交应用程序一样,不太受欢迎(截至2020年4月,它们的用户数量只有Zoom的三分之一),因此该公司提供免费访问,直到9月份,并承诺将取消环境噪音的人工智能。尽管大多数视频会议都是闭门举行的,几乎没有多余的噪音可以取消,但加入派对较晚的谷歌希望用这样的额外服务来吸引用户。

在大流行结束后,视频会议将作为商业和教学平台继续存在,还是会在不久之后终止许可协议并删除应用程序?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会像过去那样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再次享受偶遇吗?面对面的对话使眼神接触和阅读对方微表情的可能性成为可能,而在线会议,由于视频故障、音频延迟和偶尔扭曲的幽灵声音,往往会让人感到分离。这些技术效果可能同时显得不可思议和有趣,因为媒体提醒用户媒体历史本身,例如,当人类作为媒体表演时,通过催眠和心灵感应接收来自来世的信息。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在“留声机、电影、打字机”中写道:“媒体总是提供幽灵的外表。”[6]。

数据泄露的社会通行费由于目前没有提供商业化的应用程序

可视电话的许多开端讲述了可视电话技术的线性历史,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出现有不同的例子,也有许多死胡同。可行的电话会议的历史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4年,德国高频工程师马克斯·迪克曼(Max Dieckmann)-20年前,作为物理学家费迪南德·布劳恩(Ferdinand Braun)23岁的助手-开始使用布劳恩管(CRT)进行开创性的电视实验,布劳恩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研究领域-为“ein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Fernsichtbarmachung bewegter Bilder”(一种电子远程显示运动图像的方法)申请了专利。[11]作为图像无线传输的第一项专利,迪克曼的技术能够发送50行的简单运动阴影图像。大约在同一时间,英国的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美国的查尔斯·弗朗西斯·詹金斯(Charles Francis Jenkins)和弗拉基米尔·科斯马·佐里金(Vladimir Kosma Zworykin)、苏联的鲍里斯·L·罗辛(Boris L.Rosing)和日本的高柳健二郎(Kenjiro Takayanagi)正在试验电视原型。[12]在十年内,电视已经成为研究和投资的热门领域。

当时电视有两个发展方向-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话线传输-研究领域拥挤。1927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显然对迪克曼或其他德语科技泡沫工程师的工作一无所知--成功地展示了利用新兴电视技术在电话线上传输图像信号的可能性。这场示威基本上相当于通过有线发送的单向电视信号,将时任美国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在华盛顿的图像传送给AT&;T;总裁沃尔特·吉福德(Walter Gifford),后者当时正在该公司位于纽约的总部。(紧随其后的是一个黑脸小品,展示“现场”电视节目。)。这两个人可以互相交谈,而且对准胡佛的摄像机发出的视觉信号也是以每秒18帧的速度通过电话线发送的,这导致了图像质量很差。[13]到193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已经建立了一个系统,能够在贝尔实验室和位于纽约市的总部之间建立双向可视电话连接;命名为Iconophone,这个装置“将音频和视觉缝合到一个单独的交流空间”[14]。

就在AT&;T进行实验的同时,由博世(Bosch)、蔡司(Zeiss Ikon)、D.S.Loewe和贝尔德电视(Baird Television)等多家开拓性的广播和电影设备公司建立的合作伙伴Fernseh AG和德国国家邮政服务公司(Deutsche Reichspostzentralamt)也在开展自己的研究。[15]1929年,他们向公众展示了“电视-电话”服务的早期原型,首先是在柏林举行的第六届德国广播大展上,然后是在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这项技术由一位名叫冈瑟·克拉温克尔(Günther Krawinkel)的德国工程师策划,包括将图像分成30行,并在屏幕上重新组合。在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大都会”(Metropolis,1927年)中,电视电话在科技驱动的城市未来中扮演了一个梦幻般的客串角色。

展示想象中的通讯系统的场景必须用一种名为“同步投影”的特效技术来拍摄。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故事已经普及了它,这可能是朗的灵感来源。[16]。

在1928年的年度德国无线电展览会上,四年前从布达佩斯搬到柏林的机械工程师德内斯·冯·米哈利(Dénes Von Mihály)展示了他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关于电视传输的研究。他的电视接收器原型名为Telehor,以及由奥古斯特·卡罗罗斯为Telefunken开发的一种设备,是第一批呈现给公众的带有小屏幕的接收器。但是米拉利希望他的电视研究不仅用于公共广播,还用于军事和警察用途。他甚至主张为飞机配备新技术,通过摄像头和屏幕进行间谍活动和监控百货商店。[17]在实验室试验和失误的早期,在接收者进入客厅之前,是世界展览、邮局和特别安排的新闻活动-就像胡佛和吉福德的情况-提供了公开示威的机会。1928年2月,据说特别擅长将记者聚集在他的柏林实验室以引起公众关注并获得政治支持的米哈利,在一次这样的活动中展示了通过电话线成功地传输静止图像。

纳粹为193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邮政联盟大会制作的宣传片“Wer Fuhr IIA2992?”证明了这项技术早期被用作监视和取证的工具。

这部片名的意思是“谁是

事实证明,从技术上讲,可视电话是一种电视电话,但作为一项用户技术却失败了。然而,在他对法西斯主义下的电视的研究中,媒体学者欧文·赖斯(Erwin Reiss)认为,这项昂贵的技术从来都不是为消费者设计的,而是一直主要用于商业和军事应用;其核心是一种新的资本流通手段和国家管理的新手段。四年后,“棺材”--人们称邮局黑暗的视频电话亭为“棺材”--消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拆除了整个基础设施。

尽管有线可视电话取得了这些早期突破,但事实证明,人们要么对视频通话环境感到不舒服-比如德国的情况-要么实际上不想或不需要这种技术。它太贵了,而且太官僚了。类似的故事也在美国上演。193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展示了其双向可视电话Iconophone,但直到1956年,该公司才再次尝试,但其可视电话测试系统仅限于每两秒传输一张图片,而不是移动图像。当该公司最终在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首次亮相可视电话时,在贝尔系统展馆的七个呼叫站之一尝试过可视电话的人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报告说,他们看到交谈伙伴出现在一张垂直的黑白照片上感到不安。加利福尼亚州的迪士尼乐园很快就会尝试类似的设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后来在美国主要城市的服务中心安装了类似于私人起居室的家庭式摊位。[18]尽管作出了这些努力,但商业服务收效甚微。

197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用改进后的技术再次尝试。Picturephone Model II服务在匹兹堡的八家公司推出,之所以选择这项服务,是因为它拥有美国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在该公司匹兹堡办事处的礼堂安排的公开演示中,该市市长皮特·弗莱厄蒂(Pete Flaherty)打电话给坐在一个街区外的美国铝业(Alcoa)董事长约翰·哈珀(John Harper)。Model II的屏幕更大,配备了一个带变焦镜头的摄像头,250线分辨率的全动态黑白照片,电脑主机的插头可以在屏幕上共享文件,遮挡视觉效果的隐私模式,以及一些图形功能。这部电话需要三对铜线才能工作,一对用于音频,两对用于传输视频。尽管有这些改进,该产品仍然不受欢迎,部分原因是这项技术被认为是侵入性的。由于分辨率不足和价格过高,该模型也失败了,仅三分钟的电话会议成本在16美元到27美元之间(经通胀调整后为105美元到178美元)。[19]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974年进行的一项尸检研究得出结论,人们对调解面对面沟通的需求很小,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期间。[20]。

这项技术一直受到相同问题的困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斯图尔特·布兰德在1987年指出的:“带宽瓶颈是通信技术的永恒难题:它决定着一个媒体每秒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我们之所以没有物美价廉的可视电话,是因为你不能通过传统电话线的‘双绞线’铜线来压缩好图像和声音所需的所有信息。“[21]。

其中一些问题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解决,这是互联网视频会议的开创性十年,这是数据压缩新编解码器开发和互联网热潮的结果。1994年,眼球形状的QuickCam成为第一款消费级网络摄像头,零售价为99美元。当时的几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将视频、聊天和幻灯片等媒体集合到一个“通用系统”中,在商业环境中效率最高,还能培养员工之间的社区感。这也是一个研究人员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