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将正念和冥想与自恋和“精神上的优越感”联系起来

2020-11-29 23:46:06

一项新研究发现,精神训练的流行形式(如正念,冥想和能量恢复)与自恋和“精神上的优越性”相关。精神训练的一个隐含特征是,它可使信徒与自己的自我保持距离,从而与诸如获得社会认可或成功之类的事物保持距离。通过鼓励自我同情和非判断性的自我接受,精神训练应该可以使人们减少对这种事情的关注。但是正如一篇新论文所解释的那样,精神训练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说,正如作者Roos Vonk和Anouk Visser所写,精神训练实际上可能会增强人们对“变得更加成功,更加受人尊敬或更加被爱”的需求。以前没有研究专门研究主题,这促使Roos Vonk和Anouk Visser进行调查。他们的新论文“精神上的探索:自我增强的悖论”发表在《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作者开发了一种新方法,称为“精神优势”。它衡量了人们是否比那些“缺乏归因于自己的精神智慧”的人感觉优越。这项措施的问卷要求人们以1到7的比例回答一系列陈述。示例语句包括:“我比大多数人更能与自己的感官联系”,“我比大多数人更了解天地之间的事物”和“如果别人也有洞察力,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我现在有了。”作者还创建了三个假设的量表,他们认为这些量表与精神上的优越感相关。第一个量表是“精神指导”,它涉及人们试图帮助他人获得他们已经获得的相同智慧的程度。它包括诸如“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他人,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智慧和洞察力”,“我很乐意也帮助他人也获得我的见解”和“我对他人耐心,因为我知道获得知识需要时间来表达”。在我的生活和教育中获得的见解。”第二个量表是“超自然的过度自信”,它包含超自然域中的自我归因能力。示例语句包括“我可以向远方传递正能量”,“我可以与死者保持联系”和“我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周围的世界”。第三个量表,“自我价值的精神偶然性”,衡量一个人的自尊从他们的灵性中得到多少。样本陈述包括“当我获得更多的属灵智慧时,我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增加”和“当我获得新的属灵见识时,这会增加我的自我价值。”在下面描述的三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在精神上的优越感是有效的工具。而且,它与其他三个量表显着相关。它还与自恋,自尊和其他心理变量显着相关。最后,它还在不同程度上与多种形式的属灵训练相关。对于本论文中的三项研究中的第一项,Vonk和Visser招募了533名参与者。他们通过与学校和精神中心联系,找到了他们,他们开设了诸如正念和精力充沛的课程。这项第一项研究的参与者约为75%的女性,平均年龄为51岁。他们表示,他们目前正在接受某种形式的精神训练。提到的类型包括正念,冥想,能量疗法,阅读/治愈先兆,触觉疗法,灵气等。受访者填写了上述问卷,还回答了有关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精神训练的问题。研究人员发现,“精神上的优势”与自尊,正念,超自然的过度自信和精神上的指导密切相关。正如作者预言的那样,这些相关性对于参加“充满活力”训练形式的参与者最强。这些参与者在所有与优势相关的量表上的得分都高于正念/冥想学生,特别是在超自然的过度自信量表上。作者写道,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精力充沛的训练旨在发展超自然的技能。这可能会吸引已经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有才能的学生。同样,培训本身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是因为没有客观的绩效标准能够最终证明它们实际上不是超自然的天赋。第二项研究扩大了调查对象的范围,将目前尚未接受精神训练的人包括在内。目的是将他们在属灵优势上的结果与属灵训练学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荷兰流行心理学杂志招募了2,223名参与者。其中,1960年为女性。他们的年龄从15岁到8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岁。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精神训练。另外三分之一接受了正念或冥想训练。大约10%的人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能量训练(包括先兆恢复/阅读)。另外10%的人接受了其他形式的精神训练。第二项研究的结果还表明,“精神上的优越性”与所有其他措施显着相关。此外,它在研究1中也发现了相同的模式。即,随着人们从“没有精神训练”组转到“正念训练”组再到“精力充沛”组,精神上的优势逐渐增加。研究3检验了精神优势与自恋有关的假设。正如研究人员所解释的那样,过去的研究使用了“精神自恋”一词,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凭经验来衡量它。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并没有衡量“自恋”(例如,“我比别人更特别,应该享有特殊特权”),而没有衡量“自恋”,它描述了那些认为自己更具有养育和同情心的人相对于其它的。代表此特征的示例陈述包括“我对他人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我通常是最有理解力的人”。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招募了965名参与者。其中包括有关心理学的Facebook专页,精神学校以及由于空间不足而无法参加前两项研究的参与者。最终样本包括约88%的女性,年龄在19-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岁。研究人员发现,精神上的优越感和自恋之间的相关性为0.47。这远比与自尊的相关性强。再一次,参与者遵循的精神训练类型也出现了相同的模式。在没有进行过精神训练的受试者中,相关性最弱,而在进行各种形式的精力训练的受试者中,相关性最高。正念和冥想小组处于中间。作者认为,精神领域缺乏客观性在这里起作用。他们写道:“就像宗教信仰一样,灵性是一个领域,似乎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投资。”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为一厢情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很容易使自己适应自我提升的动机。”而且,由于精神问题通常“无法达到外部客观标准”,因此使精神问题成为“虚构的关于自己优势的信念的合适领域”。这三项研究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有任何随意的方向。作者建议因果箭头可能在两个方向上都起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将灵性作为一种自尊心的助推器:它使他们看到自己很特别,并且由于没有客观可衡量的结果(例如,与之相反,他们可以相对容易地在灵性领域取得进步) ,体育,学术成就或财富积累)。另一方面,精神训练可能会吸引那些已经感觉优越的人。作者写道,精神训练鼓励“对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广泛探索”可能对自恋者“特别有吸引力”。同意参加这项研究的人们可能一般不会代表灵性学生。作者写道:“问题是,一个真正开明的人是否还会参加我们的研究。” “这样的人会对所有这些“我”的问题感兴趣,甚至能够回答吗?”无论如何,研究人员都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更多关于精神训练效果的见解,以及可能促进真正的精神成长的条件和人格特征。”研究:“探索精神上的优势:自我增强的悖论”作者:Roos Vonk和Anouk Visser发表于: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出版日期:2020年10月1日DOI:https://doi.org/10.1002/ ejsp.2721图片:Bhikku Amitha,通过png获取最新的心理学新闻的每周摘要,请订阅我们的Psych News Weekly时事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