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的社会隔离导致类似于饥饿的神经渴求

2020-06-02 06:56:22

建立联系的需要--形成和维持至少最少数量的积极、稳定、亲密的关系--是影响我们整个存在的基本需要,渗透到我们的整个情感、思想和行为中。虽然自愿的独处可能是创造力的极好素材,而且独处并不一定意味着孤独,但当人们被迫陷入孤立并被严重剥夺了这一人类的基本需求时,会发生什么呢?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孤独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好的记录,但关于严重强迫孤立的后果的研究却很少。如果联系的需要真的是一种基本需要,那么它的剥夺对大脑和行为的影响应该与剥夺其他基本需求(如食物和睡眠)类似。

想要某样东西的感觉已经被反复证明会增加大脑奖励回路中的多巴胺传递(请看这里和这里)。这个环路由多巴胺的中脑和纹状体组成。这些区域在应对饥饿时的食物图片,对上瘾者的与毒品有关的图片,以及被剥夺了玩游戏的互联网游戏障碍的人(参见此处、此处和此处)时尤其活跃。

那么社交互动呢?对于社会动物来说,社会互动将是主要的奖励是有意义的。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研究主要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2016年,吉莉安·马修斯(Gillian Matthews)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篇论文,显示在24小时的社交隔离后,当小鼠寻求社交时,中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这些多巴胺神经元表现出与其他渴望相似的激活模式。似乎这些老鼠的严重社交隔离导致了一种令人厌恶的孤独状态,那就是增加了社交参与的动机。然而,研究人员质疑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特别是因为不可能评估老鼠是否主观上感到孤独。

利维亚·托莫娃(Livia Tomova)是麻省理工学院萨克斯勒实验室(Saxelab)的博士后研究员,她受到这项早期老鼠研究的启发,向丽贝卡·萨克斯(Rebecca Saxe)提出了尝试在人类身上复制这些发现的想法。然而,研究人员有许多方法上的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对一个人来说,一天的社交孤立并不是很长的时间,而孤独并不一定意味着感到社交孤立。独处可以让人恢复元气。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让40名有社交关系的健康人类成年人独自度过10个小时(早上9点到晚上7点),没有社交互动,也没有其他社交刺激(例如,推特、电子邮件、阅读小说)。

另一个方法限制是测量相关多巴胺能中脑区域的神经反应。这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挑战。相关区域真的很小,就在蝶窦旁边,很容易失真和信号丢失。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使用了优化的成像方案和最新可用的中脑图谱来识别每个参与者大脑中的相关区域。

最后,研究人员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能测量与渴望相关的信号,尽管他们乐观地考虑到,在奖励电路的黑质部分,大约70%的神经元是多巴胺能的!为了评估渴望,研究人员让参与者观看他们最喜欢的社交活动、最喜欢的食物和令人愉快的基线条件(花)的图像,以梳理大脑对这些不同刺激的反应。本科生研究人员花了几个小时仔细搜索开源图片的数据库,从pexel到为每个参与者定制的最喜欢的食物和活动的图片。

在禁食或与世隔绝了一整天之后,参与者来到实验室,在晚上(晚上7点)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三次不同的扫描。研究人员专门测量了黑质的大脑活动,黑质是中脑多巴胺能区域,与饥饿时渴望食物或上瘾时渴望药物的主观体验特别相关。

在仅仅十个小时的社会隔离之后,尽管人们确切地知道他们的剥夺什么时候会结束,但人们报告的社交渴望、孤独、不适、不喜欢孤立和幸福感下降的情况比基线时要多得多。同样,禁食10小时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关键的是,研究人员在禁食后对食物线索和隔离后对社交线索的反应中发现了类似的中脑活动。不同参与者的反应是不同的,那些在社交隔离期后报告更多社交渴望的人表现出对社会刺激的更大的大脑反应。

有趣的是,参与者之间的可变性也可以部分解释为先前存在的慢性孤独感水平的可变性。长期孤独感水平在基线水平较高的参与者报告称,在隔离10小时以回应社会刺激后,他们对社交接触的渴望减少了,并且在社交隔离后,他们的中脑对社交线索的反应较弱(他们在禁食后对食物线索的中脑反应也有所减弱)。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一致,研究表明,慢性孤独与减少与他人交往的动机有关。

这些结果令人兴奋,因为它们与早期对老鼠的研究结果以及基于动物模型开发的“社会稳态”假说是一致的。根据这一假设,由于社会关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需要,动物进化出神经系统来调节社会动态平衡。

目前的发现表明,人类潜在的社交渴望也存在类似的机制,被迫与世隔绝的人渴望社交的方式与饥饿的人渴望食物的方式相似。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这些发现对于翻译影响社会动机的精神健康障碍的小鼠模型也是令人鼓舞的,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就像丽贝卡·萨克斯在推特上写的那样。

知道老鼠和男人(当然还有女人)有多相似可能会很有用。因为许多实验室研究老鼠的社会动机,着眼于最终改善人类的心理健康。

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到底有多少,以及什么样的积极社会互动足以满足基本的联系需求,并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神经渴求反应。研究人员指出,尽管物理隔离(即在线社交媒体),但旨在增加虚拟连接的技术进步既有希望,也有风险。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比较中脑对社交线索的多巴胺反应,在隔离后,有没有接触社交媒体的情况下。萨克斯想知道,如果参与者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孤立的影响会完全消除吗?如果参与者可以浏览社交媒体(被动使用),但不能发帖或互动(主动使用),那会怎么样?另一个重要的未来方向是调查年龄效应。强制隔离对不同年龄段(例如,青少年、老年人)的影响是否不同?社交媒体的使用如何在缓和这些年龄效应方面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这些发现确实相当惊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选择的照片是每个参与者都参与了他们最喜欢的社交活动的陌生人的照片。研究人员选择使用陌生人,这样他们就可以控制新鲜感(中脑对新鲜感非常敏感)。然而,完全有可能的是,描绘熟悉的朋友、家人和其他亲人的图像会比研究人员发现的更强烈的神经社交渴望反应。

另外,这项研究的强制隔离只持续了十个小时。当它很长很长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嗯,这并不全是假设的。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

2020年初,由于公共卫生官员试图减缓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数百万人经历了一段突然的外部强制相对或完全与世隔绝的时期。人们社会惯例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剧变强调了需要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社会需求和潜在的社会动机的神经机制。目前的研究向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正如Rebecce Saxe在推特上进一步指出的那样,当她和她的团队在这个项目上工作了三年多的时候,强制社会孤立的话题突然变得相关和及时:

1月份,当我们开始写这篇论文时,我对结果感到兴奋,但也担心它可能是一个利基主题。为什么一个健康的、有社会联系的成年人会被外部强制隔离?然后.。它突然变得出人意料地相关起来。为我的生活和其他所有人干杯。在过去的一周里,当我和孩子们在家中写这篇论文时,实际上是一种理智的源泉。一种引导能量的方式。我非常感谢本周能有这项工作要做。

我认为我们这项研究的一个普遍结论是,它强调了与他人联系对人类有多么重要。如果已经有一天的独处使我们大脑的某些部分做出反应,就好像我们已经禁食了一整天,这表明我们的大脑对独处的经历非常敏感。在物理距离的时代,我们可能不得不特别注意那些独居和/或可能限制使用数字技术的人。这些人可能会经历一种非常极端的社会疏远,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我们都在一起应对这种被迫的社会孤立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请注意,他们的预印本尚未经过同行审查;这是他们论文的初步版本。他们的最终论文可能会有一些修改,但丽贝卡·萨克斯(Rebecca Saxe)告诉我,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不太可能改变。

所表达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是“科学美国人”的观点。